当985计算机教授开始去云南种菜

当985计算机教授开始去云南种菜

来源:凯发国际官网首页    发布时间:2024-02-25 21:57:31

像温湿度、光照传感器,水肥滴灌决策系统已是标配,甚至连常人感知不到的空气流动速率、二氧化碳浓度,也能通过算法来自行调节。 具体到植物的生长管理,人们也不需亲自到场。甚至在六个月的种植周期

  • 产品详情

  像温湿度、光照传感器,水肥滴灌决策系统已是标配,甚至连常人感知不到的空气流动速率、二氧化碳浓度,也能通过算法来自行调节。

  具体到植物的生长管理,人们也不需亲自到场。甚至在六个月的种植周期中,管理人员可能也就来个一两次。

  他们可以用云平台查看用AI提取到的番茄特征,如果实在遇到意外情况,也能远程“问诊”并处理。

  像这个小到只有硬币几分之一大小的传感器,它就能实时感知植物是否遭到“胁迫”。

  不过,这还不是最科幻的。在这个温室大棚里,你甚至还能控制番茄的味道——

  通过外源物质处理来改变番茄基因的表达,进而控制蔗糖、果糖、柠檬酸、马来酸等含量。

  这一群年轻人中,归国创业者有、TOP级高校在读硕博士有、计算机教授有,还有从汽车岗离职读研的……

  可以说,产学研代表都聚齐了。这么多清一色的技术人员,究竟为何需要种番茄呢?

  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升级,番茄的口感、品质以及内在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得到重视。

  樱桃番茄,也就是我们常吃的“圣女果”、“小番茄”,成为了重点栽培对象——

  不光长得好口感棒,一口一个;而且营养价值更高,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等。

  如此一来,要想实现营养价值以及品质的提升,就对作物本身的生长环境、种植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精细化的要求。

  纵览国内目前的番茄生产状况,虽然全球产量上占据榜首,但实际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存在环境调控技术粗放、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容易受到外部不可控因素影响等问题。

  这也就导致高品质的番茄出不来,亦或是产出的番茄良莠不齐,需要依靠后期一波波分选出来。

  如果我做得好,它会想尽办法表达它的高兴,比如叶子又大又亮、果子又多又甜。

  在为期六个月的种植周期中,他坦言一天大部分时间都与番茄待在一起,不过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密云种植基地。

  每天走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温室气候计算机,查看云南基地传感器传来的前一夜温室温度、设备运转情况。

  不过,更全面更直接的反馈,是一套“人机融合智能”算法,即团队经验与AI策略相结合,通过“阅读”传感器传来的情况,来做出决策。

  当中既包含精细化基础种植策略,涵盖番茄生长的各方面需求:光照,温度,水肥,二氧化碳还有农事操作等;也包含AI算法进行辅助,比如环控策略和植保策略。

  以中国农业大学计算机教授赵然领衔的智茄队,就主要靠代码“敲”出来的番茄。他们自研了套数字番茄智能管控云平台,可实现温室环境动态监测、番茄生长图像监测、植株病害识别等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位计算机教授是85后外,其他小组成员全都是中国农大的学生,平均岁数仅26岁。

  他们引入了新型轻简温室二氧化碳加富技术。在促进植株光合作用的同时,还有很大成效避免了CO2二次排放。

  此外团队发现外源的油菜素内酯处理可增加番茄雄蕊中自噬基因的表达,通过自噬加速绒毡层细胞的降解,提高了花粉活力,从而提升果实品质和产量,以及外源鱼蛋白、海藻糖处理可提高果实品质与产量——

  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上调,而柠檬酸、马来酸在处理后均下降趋势,产量有所上升。

  他们将种植的经验、历史数据和番茄图像设备建立了数据标准化,建立了知识结构和知识库模型,结合大番茄种植水肥模型和温室气候模型制定了决策。

  这样一个属于年轻人的农业大练兵,背后其实是一场全球性的赛事——多多农研科技大赛。

  由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以及拼多多联合举办,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瓦赫宁根大学提供技术指导。

  不过,这也并不是第一次企业、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等组织联合起来举办这种赛事。

  不过不同的是,当时主要是针对的是草莓的「人机大战」,人工智能队伍与传统种植队之间的比拼。

  常规的品质、产量、营养成分、绿色可持续等评价标准外,此次还专门在商业可行性上进行了探讨。

  以此次获得冠军、产量第一的番茄快长团队为例,他们本次就验证了算法的适用性。

  只需要少量优化,算法就能跨越空间(从北京密云到云南昆明)、时间以及传统经验,接下来他们将加速在全国推广这套解决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赵春江院士对此表示,这些有为青年科学家们可以在不断交流和实践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解决农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信息技术和不同产业的结合,慢慢的变成了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在农业上也不例外,我们大家都知道数字技术和农业深层次地融合,一个是产生农业的数字化的经济,另外一个方面从生产方式上变革带来了智慧农业。

  以农业起家的拼多多,正在从前者走向后者,从数字产业化走向更为底层的产业数字化,来推动数字农业变革。

  一头连着各地的农户,一头直接连着市场,这种模式能让水果蔬菜从田间地头直接快递到家门口。

  在帮助农户建立连接、打开销路的同时,拼多多也建立起一条覆盖全国的农产品流通-消费体系。

  经过6年发展,目前平台直联的农业生产者已超越1600万人,他们在为超过8.6亿的消费的人提供着农产品。

  而现在,不管是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还是财报上明确将战略重点指向农业科学技术,都在暗示拼多多在推动农业这块已经迈上了新台阶。

  第一是帮助农户拓宽对接市场;第二是推广智慧农业;第三部则是激励赋能更多年轻技术人才投身到农业。

  只有从底层生产出发,提升农户的种植效率,整体农业数字化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其实单从比赛能够正常的看到, 科技发挥的作用慢慢的变大,对传统种植经验的依赖越来越少。

  第一届草莓人机大战,人工智能可能只在产量上占优。人们可能还会质疑,AI种的水果蔬菜,没有灵魂。

  但第二届的番茄技术比拼显示,不管是产量、口感,还是营养物质层面,都远远优于传统种植方式。

  以往对于农业的认知,可能就是利润低成本高,农户“面朝黄土背朝天”,没什么技术上的含金量,很难吸引到年轻人。

  但现在随着AI、5G、物联网、无人机、机器人等硬科技的发展,农业也正在成为一件很酷的事情。

  前不久在遥远的新疆,就有一位90后女生决定用无人机、无人车等硬核设备来挑战管理500亩棉田。

  在这些年轻人中,不乏致力于实现商业化的初创企业,也不乏像拼多多这样投身其中的大厂。

  正如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何勇教授所说,农民终将成为专业化极强的行业,农业也成为极具发展前途的行业。

  提到农业,大家都觉得十分重要,却又往往容易被忽略。作为最古老的产业,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吃饭问题。

  首先是从农业1.0体力劳动时代走向2.0机械化生产时代,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成果,大量的机械工具、蒸汽机等设备到农业领域。

  接着是从2.0走向3.0信息化生产时代。得益于微电子、软件的广泛应用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在农资流通、育种育苗、植物栽种管理等方面开始有了计算机程序、互联网的参与。

  而正在到来的农业4.0,则是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所实现的高度智能化种植管理。

  农人能不用考虑自然灾害,甚至还能摆脱土壤的约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健康安全的粮食。

  而这一点要实现,需要更加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以及更多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投身进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产品分类

推荐产品

  • 【48812】年度抗老黑马国货内服新品牌初年青抢占健康抗老新商场!
  • 【48812】姬存希新品上市胶原蛋白肽饮品惊喜来袭敞开护肤20新年代
  • 为全民健康 山水修库花果胶原蛋白肽饮
  • 【48812】仙格丽小分子胶原蛋白肽帮你get美丽与健旺
  • 【48812】植美态鳕鱼胶原蛋白肽饮-中投健康品牌
  • 【48812】万人迷渔夫堡强势晋级弹性胶原蛋白“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