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个报告5大议题这场论坛分享了当前水产饲料科技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热点、难点和重点

来源:凯发国际官网首页    发布时间:2024-02-15 13:33:41

  原标题:29个报告,5大议题这场论坛分享了当前水产饲料科技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热点、难点和重点

  2023年3月22日,第六届中部地区水产饲料实用技术论坛在湖北荆州开幕。本届论坛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长江大学、湖北省饲料工业协会和荆州市饲料工业协会主办,长江所和长江大学等单位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皮少成、荆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严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解绶启、长江所所长邹桂伟、长江大学副校长吕一兵、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聂国兴、湖北省饲料工业协会会长詹志春等出席论坛开幕式。来自全国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和学生,水产饲料企业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共计1000余人参加论坛。

  本届论坛以“低碳 绿色饲料技术”为主题,邀请麦康森院士、桂建芳院士、刘英杰研究员、解绶启研究员等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精英作专题报告,共计29个。参会代表将围绕水产低碳养殖技术、水产饲料原料高效利用技术、水产饲料绿色添加剂技术、水产动物品质调控技术和水产饲料企业管理与发展等5个议题,针对当前水产饲料科技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热点、难点和重点进行技术交流与成果分享。论坛同时设置了研究生论坛和企业沙龙。

  麦康森院士提出目前我国食物供给对外依赖度大于29%,同时“大食物观”要求要向江河湖海要食物以确保我国食物供给安全,因此我们国家发展水产养殖是节约饲料粮保障人民食物供给的战略需求。我国未来的水产养殖新空间在离岸深远海,发展深远海养殖也是维护海洋国土安全,确保和平崛起智慧之路。麦院士指出我国在离岸深远海养殖面临着自然灾害风险,如台风和风暴潮、赤潮频发等。目前我国在离岸深远海养殖主要模式有巨型网箱、巨型围栏、复合养殖平台、养殖工船等。我国在离岸深远海养殖面临的主体问题有:所有的探索与实践还未真正走向深远海,仍然有许多技术问题与产业链问题是需要解决;养殖人员生活保障系统尚未建立;海上冷链物流由深远海到陆到餐桌的无缝连接系统尚未建立;深远海养殖完整产业链的构建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规模化、盈利模式与环境可持续利用等)。我国在离岸深远海的战略目标是国家战略性投入、引入多方资本,建立企业平台,形成全产业链新模式,用5~10年建成一批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形成海上工业化养殖生产群(200万吨/年),在21世纪为人类提供优质的海洋蛋白质,贡献中国方案。

  刘英杰研究员介绍了全球水产养殖联盟(GSAAP)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倡议发起,宗旨是践行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水产养殖产业提升,推进多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机整合实现,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解决方案,提供关键能力建设服务,并打造实施典范,提高水产养殖的国际影响力。联盟成员包括学术机构、民间团体、决策者、私营机构、国际组织和其他利益相关者。GSAAP主要任务是凝聚共识、提供水产养殖科学解决方案、开展养殖模式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估、推荐可持续水产养殖实施典范、打造高水平专家团队、建设水产养殖“手拉手“伙伴关系、组织产业调研和前景分析、打造全球水产养殖业的多方利益相关者协助平台。水产养殖企业加入GSAAP,可有效衔接国际化创新链、科学布局国际化产业链、助力打造国际化价值链、遴选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实施典范、拓展科技成果转化的海外空间。

  解绶启研究员指出水产品是满足养殖安全和国民健康的蓝色食物,同时水产养殖的温室气体排放低于家畜,发展水产养殖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饲料是养殖成本的主要部分,原料价格直接左右饲料的价格和质量,原料压力、成本压力、环境压力、低碳压力和品质压力等对饲料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有必要建立养殖动物精准营养体系。解绶启研究员指出营养需求不是饲料含量的百分比,是摄入的营养素的质和量,冬季适当投喂能够大大减少春季鱼类发病和死亡率,还可保证鱼体不掉膘,提高越冬成活率。上市前通过投喂-停喂交替投喂,减少每周投喂天数,可以使鱼类肌肉硬度明显地增加,而弹性和凝聚性未受明显影响,总气味、总滋味强度、酸味、泥土味、硬度、多汁性得分无显著差异,油腻味呈现下降趋势。解绶启研究员还提出水产饲料业可通过养殖低营养级的动物;选择可持续、可再生原料;改进饲料配方,增加利用率;优化加工工艺,降能耗,提高品质;精准管理;减少运输来应对“双碳“发展要求。

  蒋增杰研究员介绍了我国水产养殖总碳汇年际变化:近20年海水贝藻养殖总碳汇有较大幅度增加,近3年(2018-2020)趋于稳定,平均648万吨/年;淡水养殖2010-2014年“移出碳”平均为148万吨/年(高于同期海水贝藻类“移出碳”97万吨),淡水养殖总碳汇量约为527万吨/年。服务“双碳”战略目标的两大途径为碳中和(增汇)和碳达峰(减排),水产养殖中滤食性鱼、贝类,藻类非投饵型养殖方式主要为增汇;鱼类、虾蟹类投喂型养殖方式主要为减排。水产养殖碳增汇潜力和途径主要有:提高单位面积生产效率-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碳增汇技术,拓展养殖新空间-深水区(-40~-20米)碳增汇技术。蒋增杰研究员还介绍了水产饲料加工的“低碳化”,“碳交易”视角下水产养殖对“双碳”目标的贡献潜力。

  周志刚研究员介绍了团队在推动水产饲料企业检测力、采购力和产品力“三力“建设方面做的贡献,在检测力方面,通过基因检测,可完全区分并鉴定饲料原料41种,基本覆盖了市场上主要饲料原料及杂假对象的物种。在采购力植物单边生产指数上,周志刚研究员认为应将注意力集中在生产指数0.7~0.9的大宗植物蛋白原料,它们往往价格不高、量大易采、质量稳定,是降本提质增效的可操作抓手。在产品力方面,要依靠科学,突破经验,注意营养平衡,包括晶体氨基酸平衡和必须脂肪酸平衡;关注被忽略的条件必需氨基酸,包括有机稀土和胆固醇;关注肠道微生态平衡,包括土著有益菌及特定活性成分的精准补充:肠黏膜上皮细胞耗氧屏障。

  何艮教授指出目前大多数品种,大多数商品料饲料蛋白过高,饲料企业通过饲料高蛋白、过营养挤压出的竞争又是有限的、低效的、不可持续的,何教授认为餐后推动的体蛋白合成是营养转化的关键,mTOR信号通路是动物感受蛋白质营养、调控代谢的关键点,餐后体内游离氨基酸浓度变化转化为mTOR激活信号,mTOR是水产动物蛋白营养利用的关键因子,鱼粉是高效激活mTOR的优质蛋白源,通过强化mTOR激活实现低蛋白日粮,大幅度降低配方成本。何教授开发了饲料快速评估技术,应用该技术能大幅度提高配方筛选速度与产品研制效率,快速应对市场原料与供求变化,计划用1~2年时间,选择10个养殖代表种,高通量筛选,大幅度降低配方成本,明显提高饲料效率。

  罗智教授总结了饲料微量元素主要有无机形式、有机形式、氨基酸螯合盐形式、纳米颗粒形式等添加方式,介绍了团队在锌、铁、铜、锰、硒等五种微量元素的研究,在黄颡鱼饲料中添加硫酸亚铁、氯化亚铁、甘氨酸亚铁、柠檬酸亚铁、纳米氧化铁,根据结果得出甘氨酸亚铁组黄颡鱼生长性能最快,其次是纳米氧化铁组。适宜水平的锌添加能明显降低黄颡鱼肝脏脂肪沉积,同时与无机锌相比,纳米锌具有更高的吸收率。铜在肌肉、肝脏和肠道的聚集:纳米氧化铜组最高,其次是甘氨酸铜、氧化铜组最低,表明纳米氧化铜和甘氨酸铜具有更高的吸收率。黄颡鱼肠道对纳米二氧化锰具有更加好的吸收率,同时锰和锌、锰和铁具有共同的吸收途径,因为存在拮抗作用。黄颡鱼对亚硒酸钠和蛋氨酸硒具有较好的利用率,对酵母硒的利用率较差。

  据周秋白教授介绍,黄鳝养殖大多分布在在中部内陆省份,2021年黄鳝养殖产量前五的省份分别为湖北、江西、安徽、湖南、四川,黄鳝养殖地区发展不均衡,受鱼类资源、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影响显而易见。黄鳝产业主要存在苗种问题和饲料依靠冰鲜鱼的问题。周教授介绍了对黄鳝营养需求的研究,表明黄鳝饲料适宜蛋白质含量为48.5%~52.6%。鱼粉含量达到50%已能满足黄鳝消化需求;黄鳝饲料中适宜蛋氨酸占饲料蛋白质含量比例为2.49%~2.64%;黄鳝饲料中适宜精氨酸占饲料蛋白质含量比例为3.63%~3.68%。周教授还介绍了鱼粉替代技术的研究,表明棉籽蛋白复合物适量替代鱼粉黄鳝肌肉质构没有显著影响,可增加肌肉必需氨基酸比例,但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减少;50%鱼粉基础饲料棉籽蛋白复合物替代鱼粉比例通过补充添加剂短期可达42.7%,对黄鳝增重无显著影响,在实验条件下适宜比例为14.2%;高比例替代鱼粉黄鳝氧化应激增加,免疫力下降,并伴随肝损伤,如何克服这些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本期编辑:刘乐丹(微信号Editor-Liu9,新闻爆料、转载授权请加微信)

  ★ 农业农村部:稳步推进水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 到2025年初加工机械化率达50%以上

  重要提醒:近期有作者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假冒科学养鱼投稿网站,投稿后不仅没有下文,更有的被骗取版面费等,本刊投稿网址为:不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费和审稿费,稿件一经录用,即付稿酬!敬请选择正确网站投稿!

  科学养鱼致力于普及养殖技术与养殖信息分享,为中国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渔民增收助力,与笔者联系(请注明地区+姓名+关注品种)。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产品分类

推荐产品

  • 【48812】年度抗老黑马国货内服新品牌初年青抢占健康抗老新商场!
  • 【48812】姬存希新品上市胶原蛋白肽饮品惊喜来袭敞开护肤20新年代
  • 为全民健康 山水修库花果胶原蛋白肽饮
  • 【48812】仙格丽小分子胶原蛋白肽帮你get美丽与健旺
  • 【48812】植美态鳕鱼胶原蛋白肽饮-中投健康品牌
  • 【48812】万人迷渔夫堡强势晋级弹性胶原蛋白“肽”来了